指针


变量的地址、指针

在程序中,我们的数据都有其存储的地址。在程序每次的实际运行过程中,变量在物理内存中的存储位置不尽相同。不过,我们仍能够在编程时,通过一定的语句,来取得数据在内存中的地址。

地址也是数据。存放地址所用的变量类型有一个特殊的名字,叫做“指针变量”,有时也简称做“指针”。

指针变量的大小在不同环境下有差异。在 32 位机上,地址用 32 位二进制整数表示,因此一个指针的大小为 4 字节。而 64 位机上,地址用 64 位二进制整数表示,因此一个指针的大小就变成了 8 字节。

地址只是一个刻度一般的数据,为了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,“指针变量”也有不同的类型,比如,可以有 int 类型的指针变量,其中存储的地址(即指针变量存储的数值)对应一块大小为 32 位的空间的起始地址;有 char 类型的指针变量,其中存储的地址对应一块 8 位的空间的起始地址。

事实上,用户也可以声明指向指针变量的指针变量。

假如用户自定义了一个结构体:

ThreeInt 类型的指针变量,对应着一块 3 × 32 = 96 bit 的空间。

指针的声明与使用

C/C++ 中,指针变量的类型为类型名后加上一个星号 *。比如,int 类型的指针变量的类型名即为 int*

我们可以使用 & 符号取得一个变量的地址。

要想访问指针变量地址所对应的空间(又称指针所 指向 的空间),需要对指针变量进行 解引用(dereference),使用 * 符号。

对结构体变量也是类似。如果要访问指针指向的结构中的成员,需要先对指针进行解引用,再使用 . 成员关系运算符。不过,更推荐使用“箭头”运算符 -> 这一更简便的写法。

指针的偏移

指针变量也可以 和整数 进行加减操作。对于 int 型指针,每加 1(递增 1),其指向的地址偏移 32 位(即 4 个字节);若加 2,则指向的地址偏移 2 × 32 = 64 位。同理,对于 char 型指针,每次递增,其指向的地址偏移 8 位(即 1 个字节)。

使用指针偏移访问数组

我们前面说过,数组是一块连续的存储空间。而在 C/C++ 中,直接使用数组名,得到的是数组的起始地址。

当通过指针访问数组中的元素时,往往需要用到“指针的偏移”,换句话说,即通过一个基地址(数组起始的地址)加上偏移量来访问。

我们常用 [] 运算符来访问数组中某一指定偏移量处的元素。比如 a[3] 或者 p[4]。这种写法和对指针进行运算后再引用是等价的,即 p[4]*(p + 4) 是等价的两种写法。

空指针

在 C++11 之前,C++ 和 C 一样使用 NULL 宏表示空指针常量,C++ 中 NULL 的实现一般如下:

C 语言在 C23 前有两个 NULL 的定义,只有类型不同:一个是整型常量表达式,一个是转换为 void * 类型的常量表达式,但其值都为 0,编译器可任选一个实现。

空指针和整数 0 的混用在 C++ 中会导致许多问题,比如:

在调用 f(NULL) 时,实际调用的函数的类型是 int(int) 而不是 int(int *).

比起在 C++ 中,因为有两个定义,在 C 语言中 NULL 造成的问题更为严重:如果在一个传递可变参数的函数中,函数编写者想要接受一个指针,但是函数调用者传递了一个定义为整型的 NULL,则会造成未定义行为,因在函数内使用传入的可变参数时,要进行类型转换,而从整型到指针类型的转换是未定义行为。1

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C++11 引入了 nullptr 关键字作为空指针常量。

C++ 规定 nullptr 可以隐式转换为任何指针类型,这种转换结果是该类型的空指针值。

nullptr 的类型为 std::nullptr_t, 称作空指针类型,可能的实现如下:

另外,C++11 起 NULL 宏的实现也被修改为了:

基于类似的原因,C23 也引入了 nullptr 作为空指针常量,同时引入了 nullptr_t 作为其类型1

指针的进阶使用

使用指针,使得程序编写者可以操作程序运行时中各处的数据,而不必局限于作用域。

指针类型参数的使用

在 C/C++ 中,调用函数(过程)时使用的参数,均以拷贝的形式传入子过程中(引用除外,会在后续介绍)。默认情况下,函数仅能通过返回值,将结果返回到调用处。但是,如果某个函数希望修改其外部的数据,或者某个结构体/类的数据量较为庞大、不宜进行拷贝,这时,则可以通过向其传入外部数据的地址,便得以在其中访问甚至修改外部数据。

下面的 my_swap 方法,通过接收两个 int 型的指针,在函数中使用中间变量,完成对两个 int 型变量值的交换。

C++ 中引入了引用的概念,相对于指针来说,更易用,也更安全。详情可以参见

C++:引用 以及
C 与 C++ 的区别:指针与引用

动态实例化

除此之外,程序编写时往往会涉及到动态内存分配,即,程序会在运行时,向操作系统动态地申请或归还存放数据所需的内存。当程序通过调用操作系统接口申请内存时,操作系统将返回程序所申请空间的地址。要使用这块空间,我们需要将这块空间的地址存储在指针变量中。

在 C++ 中,我们使用 new 运算符来获取一块内存,使用 delete 运算符释放某指针所指向的空间。

上面的语句使用 new 运算符向操作系统申请了一块 int 大小的空间,将其中的值初始化为 1234,并声明了一个 int 型的指针 p 指向这块空间。

同理,也可以使用 new 开辟新的对象:

如上,「new 表达式」将尝试开辟一块对应大小的空间,并尝试在这块空间上构造这一对象,并返回这一空间的地址。

{} 运算符可以用来初始化没有构造函数的结构。除此之外,使用 {} 运算符可以使得变量的初始化形式变得统一。详见「list initialization (since C++11)」。

需要注意,当使用 new 申请的内存不再使用时,需要使用 delete 释放这块空间。不能对一块内存释放两次或以上。而对空指针 nullptr 使用 delete 操作是合法的。

动态创建数组

也可以使用 new[] 运算符创建数组,这时 new[] 运算符会返回数组的首地址,也就是数组第一个元素的地址,我们可以用对应类型的指针存储这个地址。释放时,则需要使用 delete[] 运算符。

数组中元素的存储是连续的,即 p + 1 指向的是 p 的后继元素。

二维数组

在存放矩阵形式的数据时,可能会用到“二维数组”这样的数据类型。从语义上来讲,二维数组是一个数组的数组。而计算机内存可以视作一个很长的一维数组。要在计算机内存中存放一个二维数组,便有“连续”与否的说法。

所谓“连续”,即二维数组的任意一行(row)的末尾与下一行的起始,在物理地址上是毗邻的,换言之,整个二维数组可以视作一个一维数组;反之,则二者在物理上不一定相邻。

对于“连续”的二维数组,可以仅使用一个循环,借由一个不断递增的指针即可遍历数组中的所有数据。而对于非连续的二维数组,由于每一行不连续,则需要先取得某一行首的地址,再访问这一行中的元素。

这种按照“行(row)”存储数据的方式,称为行优先存储;相对的,也可以按照列(column)存储数据。由于计算机内存访问的特性,一般来说,访问连续的数据会得到更高的效率。因此,需要按照数据可能的使用方式,选择“行优先”或“列优先”的存储方式。

动态创建二维数组

在 C/C++ 中,我们可以使用类似下面这样的语句声明一个 N 行(row)M 列(column)的二维数组,其空间在物理上是连续的。

更通用的方式是使用第 n 维(dimension)的说法。对于“行优先”的存储形式,数组的第一维长度为 N,第二维长度为 M。

这种声明方式要求 N 和 M 为在编译期即可确定的常量表达式。

在 C/C++ 中,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下标为 0,因此 a[r][c] 这样的式子代表二维数组 a 中第 r + 1 行的第 c + 1 个元素,我们也称这个元素的下标为 (r,c)

不过,实际使用中,(二维)数组的大小可能不是固定的,需要动态内存分配。

常见的方式是声明一个长度为 N × M 的 一维数组,并通过下标 r * M + c 访问二维数组中下标为 (r, c) 的元素。

这种方法可以保证二维数组是 连续的

实际上,数据在内存中都可以视作线性存放的,因此在一定的规则下,通过动态开辟一维数组的空间,即可在其上存储 n 维的数组。

此外,亦可以根据“数组的数组”这一概念来进行内存的获取与使用。对于一个存放的若干数组的数组,实际上为一个存放的若干数组的首地址的数组,也就是一个存放若干指针变量的数组。

我们需要一个变量来存放这个“数组的数组”的首地址——也就是一个指针的地址。这个变量便是一个“指向指针的指针”,有时也称作“二重指针”,如:

接着,我们需要为每一个数组申请空间:

至此,我们便完成了内存的获取。而对于这样获得的内存的释放,则需要进行一个逆向的操作:即先释放每一个数组,再释放存储这些数组首地址的数组,如:

需要注意,这样获得的二维数组,不能保证其空间是连续的。

还有一种方式,需要使用到“指向数组的指针”。

们之前说到,在 C/C++ 中,直接使用数组名,值等于数组首元素的地址。但是数组名表示的这一变量的类型实际上是整个数组,而非单个元素。

```cpp
int main() { int a[5] = {1, 2, 3, 4, 5}; }
```

从概念上说,代码中标识符 `a` 的类型是 `int[5]`;从实际上来说,`a + 1` 所指向的地址相较于 `a` 指向的地址的偏移量为 5 个 `int` 型变量的长度。

这种方式获得到的也是连续的内存,但是可以直接使用 a[n] 的形式获得到数组的第 n + 1 行(row)的首地址,因此,使用 a[r][c] 的形式即可访问到下标为 (r, c) 的元素。

由于指向数组的指针也是一种确定的数据类型,因此除数组的第一维外,其他维度的长度均须为一个能在编译器确定的常量。不然,编译器将无法翻译如 a[n] 这样的表达式(a 为指向数组的指针)。

指向函数的指针

关于函数的介绍请参见

C++ 函数 章节。

简单地说,要调用一个函数,需要知晓该函数的参数类型、个数以及返回值类型,这些也统一称作接口类型。

可以通过函数指针调用函数。有时候,若干个函数的接口类型是相同的,使用函数指针可以根据程序的运行 动态地 选择需要调用的函数。换句话说,可以在不修改一个函数的情况下,仅通过修改向其传入的参数(函数指针),使得该函数的行为发生变化。

假设我们有若干针对 int 类型的二元运算函数,则函数的参数为 2 个 int,返回值亦为 int。下边是一个使用了函数指针的例子:

在 C 语言中,诸如 void (*p)() = foo;void (*p)() = &foo;void (*p)() = *foo;void (*p)() = ***foo 等写法的结果是一样的。

因为函数(如 foo)是能够被隐式转换为指向函数的指针的,因此 void (*p)() = foo; 的写法能够成立。

使用 & 运算符可以取得到对象的地址,这对函数也是成立的,因此 void (*p)() = &foo; 的写法仍然成立。

对函数指针使用 * 运算符可以取得指针指向的函数,而对于 **foo 这样的写法来说,*foo 得到的是 foo 这个函数,紧接着又被隐式转换为指向 foo 的指针。如此类推,**foo 得到的最终还是指向 foo 的函数指针;用户尽可以使用任意多的 *,结果也是一样的。

同理,在调用时使用类似 (*p)()p() 的语句是一样的,可以省去 * 运算符。

参考资料:Why do function pointer definitions work with any number of ampersands '&' or asterisks '*'? - stackoverflow.com

可以使用 typdef 关键字声明函数指针的类型。

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之后使用 p_bi_int_op 这种类型,即指向“参数为 2 个 int,返回值亦为 int”的函数的指针。

可以通过使用 std::function 来更方便的引用函数。(未完待续)

使用函数指针,可以实现“回调函数”。(未完待续)

参考资料与注释

Footnotes

  1. 参见 Introduce the nullptr constant 2

贡献者:@Tifa@queenwen@Lemon@henry_23@Camber@Ir1d

本页面最近更新:2/3/2023, 12:00:00 AM更新历史

发现错误?想一起完善? 在 GitHub 上编辑此页!

本页面的全部内容在 CC BY-SA 4.0SATA 协议之条款下提供,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

评论

0 条评论
未登录用户


Copyright © 2016 - 2023 OI Wiki Team

最近更新:fd2ec2c, 2023-02-03

联系方式:Telegram 群组 / QQ 群组